南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南阳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南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
通 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鸭河工区、官庄工区、卧龙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南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南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查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21年6月28日
南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南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2021-2025)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根据《中共南阳市委关于制定南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全市战略意图和政府工作重点,引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统筹重大战略和重大举措时空安排,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南阳新征程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南阳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打造新兴区域经济中心、高质量建设大城市的关键五年。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奋力开创现代化南阳建设新局面。
第一章 发展环境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市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进一步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节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强力推进党的建设和经济发展“两个高质量”工作体系,深入实施“两轮两翼”战略,重抓重推“九大专项”,打基础谋长远、补短板强弱项、聚重点促转型,夯基垒台、积厚成势,“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总体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成果。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经济总量迈上3千亿元台阶,接近4千亿元。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480元,比2010年翻一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02亿元,年均增长5.2%,其中,在减税降费的大背景下,税收收入比五年前增长34.4亿元。粮食产量稳定在140亿斤左右。
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7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0.16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4.88万人实现易地扶贫搬迁,“牧原3+N”扶贫模式、政康保、政福保、农村特困群体“四集中”等创新举措全国全省推广推介,脱贫攻坚综合成效位居全省前列。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扎实推进,PM10、PM2.5平均浓度分别下降29.2%、15%,空气优良天数明显增加,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彻底解决,南水北调水源地水质稳定保持Ⅱ类以上、安全送水超过350亿立方米,造林总量连年位居全省第一,森林覆盖率达到40.5%。涉疆服务管理创造了“新时代的枫桥经验”,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扫黑除恶综合打击成效居全省第一方阵,连续荣获“全省平安建设先进省辖市”称号,金融风险有效防范化解,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
转型升级有力有效。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优的项目“平地起谷堆”,一批百亿级产业园区正在发展壮大,装备制造、绿色食品产业向千亿级规模迈进。4家企业成功上市。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达到200家、基本实现大中型企业全覆盖,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10家、总量是五年前的近5倍,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469项,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
基础支撑更加坚实。郑渝高铁郑襄段开通运营、南阳进入“高铁时代”,浩吉铁路建成通车、铁路货运能力显著增强。南阳机场航线增至20条、通航城市达到26个、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18万人次。周南高速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94公里,在建3段107公里、入规8段796公里。唐河航运工程开工建设。天池抽水蓄能电站加快建设,内乡电厂1号机组、豫西南LNG应急储备中心项目建成投用,风电、光伏并网总规模实现“双百万千瓦”目标。唐白河治理、卧龙区水系连通等重点工程开工建设。累计建成5G基站3184个,县级以上城区实现5G全覆盖。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59%。96平方公里新城区高点起步,高铁站、世界月季大观园、“三馆一院”等重大工程建成投用,商务中心区、城市综合体、景观水系等工程快速推进,“满城绿色半城水”靓姿初显。老城区旧貌换新颜,卧龙岗文化园即将建成,医圣祠文化园和南阳古城项目加快推进;8条内河完成系统整治,中心城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新增城市道路124公里,14条断头路、卡脖子路顺利打通;拆墙透绿621处,新增游园绿地28.5万平方米;实施棚改6.7万户,改造老旧小区3.8万户;中心城区问题楼盘化解大头落地、受益群众60余万人。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县域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与文明城市创建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市县两级实现“一窗通办”“一网通办”全覆盖,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互联网+监管”系统建成并实现与全国全省对接。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市场主体达到59万户,年均增长20%以上。党政机构改革、乡镇(街道)机构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农村承包地、集体产权、宅基地等改革取得阶段性进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初见成效。2019世界月季洲际大会成功举办。京宛对口协作持续深化。卧龙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中欧班列成功开通。获批中国(南阳)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零售进口试点城市。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民生支出占比稳定保持80%以上。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超过37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制度、人群全覆盖。所有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投资120亿元的20所完全学校建设扎实推进、8所建成招生,市一中新校区加快建设,普通高考一本上线率实现“十连增”。所有县级人民医院全部建成县域医疗中心,全市三甲医院达到6家。中心城区“一校一馆六院三中心”医疗卫生项目启动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稳步提升。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健全。
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写入《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全域党建创新实施,“干部作风整顿年”“作风建设提升年”等活动接续发力,“用心工作、务实重干”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共识和导向,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巩固发展。特别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迅速反应、果断行动,把疫情防控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强化党建引领,统筹推进精准防控、集中救治、物资保障、维护稳定、复工复产等工作,有效遏制了疫情向全省、向北方、向首都蔓延,在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场硬仗”中展示了南阳担当。
五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把工作导向引领到以党建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上,突出改革推动、开放带动、创新驱动,加快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历史性重大成就,开启了从传统农业大市向先进制造业大市、从乡村型社会向城市型社会、从内陆腹地向开放高地的转型过渡,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南阳奠定了坚实基础。
表1:“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 |||||||||
指标名称 | 单位 | “十三五”目标 | “十三五”完成情况 | 指标属性 | |||||
2020年 | 年均增长(%) | 2020年 | 年均增长(%) | ||||||
一、经济发展 | |||||||||
1 | 地区生产总值 | 亿元 | — | 6.3 | 3926 | 6.4 | 预期性 | ||
2 | 全员劳动生产率 | 元/人 | 54000 | 中高速增长 | — | 6.4 | 预期性 | ||
3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 — | 10以上 | — | 10.4 | 预期性 | ||
4 | 外贸进出口总额 | 亿元 | — | 5 | [700] | — | 预期性 | ||
5 |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 % | 43 | 51.3 | 预期性 | ||||
6 |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 | 49 | 50.59 | 预期性 | ||||
二、创新驱动 | |||||||||
7 | 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 | % | 1 | — | 1 | — | 预期性 | ||
8 |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 | 件 | 1.6 | — | 1.6 | — | 预期性 | ||
9 | 科技进步贡献率 | % | 58 | — | 58 | — | 预期性 | ||
10 | 互联网普及率 | 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 | % | 70 | — | 90 | — | 预期性 | |
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 | % | 80 | — | 102.1 | — | ||||
三、民生福祉 | |||||||||
11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经济增速同步 | — | 23480 | — | 预期性 | ||
12 |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 年 | 10.5 | — | 10.5 | — | 约束性 | ||
13 |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 万人 | [30] | — | [37] | — | 预期性 | ||
14 |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 万人 | [49] | — | [90.16] | — | 约束性 | ||
15 |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 % | 92 | — | 95.7 | — | 预期性 | ||
16 | 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 | 万套 | [3.2] | — | [6.7] | — | 约束性 | ||
17 | 人均预期寿命 | 岁 | — | [0.9] | — | [1.0] | 预期性 | ||
指标名称 | 单位 | “十三五”目标 | “十三五”完成情况 | 指标属性 | |||||
2020年 | 年均增长(%) | 2020年 | 年均增长(%) | ||||||
四、生态文明 | |||||||||
18 | 耕地保有量 | 万亩 | 1283 | — | 1300左右 | — | 约束性 | ||
19 | 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 | % | 22.4 | — | 22.4 | — | 约束性 | ||
20 |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 % | >7 | — | >7 | — | 约束性 | ||
21 | 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 % | [15] | — | [19] | — | 约束性 | ||
22 | 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 | [16] | — | [17] | — | 约束性 | ||
23 | 森林 增长 | 森林覆盖率 | % | 38.7 | — | 40.5 | — | 约束性 | |
森林蓄积量 | 万立 方米 | 2933 | — | 4083 | — | ||||
24 | 空气质量 | 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 | % | [7.5] | — | [15] | — | 约束性 | |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 % | 68.5 | — | 70.5 | — | ||||
25 | 地表水质量 | 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 % | 75 | — | 79.8 | — | 约束性 | |
劣Ⅴ类水体比例 | % | <5 | — | 0 | — | ||||
26 | 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 | 化学需氧量 | % | [18.08] | — | — | [19.4] | 约束性 | |
二氧化硫 | % | [18.94] | — | — | [23.61] | ||||
氨氮 | % | [15.13] | — | — | [16.7] | ||||
氮氧化物 | % | [19.1] | — | — | [20.06] | ||||
注:1.[ ]内数据为五年规划累计;2.少数预期性目标按程序进行了调整。 |
第二节 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我省面临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大战略机遇,枢纽通道地位凸显、腹地支撑作用增强,正处于由大到强的重要关口。南阳地处豫鄂陕三省交界,跨长江、淮河、黄河三大流域,既有全省共临共享的重大机遇,又有汉江生态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国家战略叠加,向北能够通过京宛对口协作积极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向南能够以汉江生态经济带为“桥梁”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向东能够以淮河生态经济带为“纽带”,依托合西高铁通道,积极融入长三角地区产业链供应链,为提升城市能级拓展出更加广阔的战略空间。南阳作为千万人口大市、经济大市、生态大市、农业大市,市场空间广阔、人力资源丰富、产业门类齐全、农产品供给能力突出、城镇化潜力巨大,“两山两源”生态优势不断厚植,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功能凸显,能够塑造人力资源、内需资本、流通经济、有效供给等新优势。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可以直接融入豫鄂陕省际区域经济循环,进而成为服务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链接,打造新兴区域经济中心,形成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同时,我市正处在转型攻坚、爬坡过坎的紧要时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经济总量不够大,人均主要经济指标相对落后。科技创新策源、转化能力不足,产业结构升级、新旧动能转换任务艰巨。城镇化水平偏低,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业农村发展存在短板。营商环境亟待优化,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领域还有不少弱项。
综合研判,我市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市上下要始终着眼“两个大局”,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我市所处的坐标方位和担负的发展重任,增强创新意识、机遇意识和危机意识,主动在国家大格局、大目标、大战略中找准定位、谋划发展,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
第二章 指导方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亲临河南视察、多次对河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特别是亲临南阳视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在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南阳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南阳人民的深情厚爱,对南阳发展的殷切期盼。这是引领新时代南阳发展的总纲领,是推进现代化南阳建设的总遵循。必须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豫宛大地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十四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特别是考察调研南阳时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落实“四个着力”、持续打好“四张牌”,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紧紧围绕建设新兴区域经济中心,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强力推进党的建设和经济发展“两个高质量”工作体系,深入实施“两轮两翼”战略,重抓重推“九大专项”,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质量建设具有较强吸纳集聚能力和重要影响力的大城市,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南阳开好局、起好步,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牢政治方向、强化根本保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决执行落实“两个维护”的各项制度,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能力和水平,把党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治理优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共同富裕。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依靠人民、造福人民、植根人民,办好民生实事,促进社会公平,让改革创新、治理优化、发展转型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型升级、提升质量效益。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需求侧管理,持续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加快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增强根本动力、激发发展活力。强化创新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加快推进以市场化改革为核心的全面改革、以制度型开放为引领的全面开放,更大力度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体制机制障碍,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系统观念,着眼全局谋划、点面结合推进。把系统观念作为基础性思想和工作方法,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抓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重点突破中带动全局跃升,在扬长补短中提升整体效能,在清醒忧患中守牢发展底线。
——坚持用心务实,提升履职本领、强化使命担当。倡树“用心工作、务实重干”工作导向,持续营造学的氛围、干的氛围、严的氛围;树牢有解思维,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担当作为,持续提升执行力创新力,锻造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要求的过硬本领;保持定力,久久为功,善作善成,一步步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第三章 发展目标
综合考虑外部形势和发展条件,确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第一节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全市上下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经过15年的接续奋斗、争先出彩,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建成“五个高地、一个家园”的现代化南阳,大城市规模能级大幅跃升,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
区域创新高地。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创新活力全面激发,创新机制更加完善,创新要素加速集聚,高能级科创平台持续增加,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大幅增强,综合创新能力走在全省前列,成为更具影响力的国家创新型城市。
区域经济高地。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发展质量迈上新的大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区域开放高地。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全面建成、作用充分发挥,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全面建立,营商环境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区域合作全面深化,卧龙综保区、国家级跨境电商综试区和零售进口试点城市引领带动能力全面增强,内外贸易繁荣兴盛,建成内外联动、安全高效的开放体系。
区域文化高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事业欣欣向荣,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南水北调精神和“四圣”文化影响力更加广泛深远,公共文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建成文化强市。
区域生态高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丹江口库区水质稳定达标,绿色发展活力持续增强,资源能源利用集约高效,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建成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南阳。
幸福美好家园。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基本实现,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建成更高水平的平安南阳、法治南阳;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建成教育强市,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迈进全省第一方阵,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重大进展。
第二节 “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
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外部形势和我市发展条件,今后五年要全力打造新兴区域经济中心,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提升城市规模能级,增强吸纳集聚能力和影响力竞争力,大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豫南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中走在前列,成为联动鄂西北、陕东南、支撑中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的大台阶。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总量跨越5千亿元台阶、力争接近6千亿元,稳居全省前三,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300亿元,经济实力在全国地级城市排名不断前移。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主新特”产业发展模式深入推行,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冶金建材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和一批百亿级园区、企业加速壮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全面深化改革和更高水平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创新驱动能力迈上新的大台阶。科技进步贡献率明显提升,区域创新中心和人才强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明显提高,高能级创新载体平台建设大幅提升,创新主体和人才活力持续激发,科研成果转化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翻番,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基地。
——城乡协调发展迈上新的大台阶。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现代化新城区加速崛起。中心城市布局优化、提质扩容,建设管理品质、经济首位度明显提高,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人口向300平方公里、300万人迈进。县域竞相发展,县城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健全,乡村振兴实现更大突破,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
——生态环境质量迈上新的大台阶。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更加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用水量持续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森林覆盖率持续提升,“两山两源”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天蓝地绿水秀成为常态,生态宜居南阳享誉全国。
——社会文明程度迈上新的大台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南阳根深叶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文明创建成果不断巩固深化,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优秀文化传承创新成效明显,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显著提升,向善思进的正能量更加充盈。
——人民生活品质迈上新的大台阶。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逐步缩小,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教育质量大幅提升,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城乡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民生福祉实现更大改善。
——市域社会治理迈上新的大台阶。法治南阳、平安南阳建设深入推进,服务型、法治型政府加快建设,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营商环境全面优化。社会治理更加精细,基层治理走在全省前列。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自然灾害防御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全方位立体化公共安全网络基本形成,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表2:“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 |||||||
指标 | 2020年 | 2025年 | 年均/累计 | 属性 | |||
一、经济发展 | |||||||
1 |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 3926亿元 | — | 7.5左右 | 预期性 | ||
2 | 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 |
2021-07-05
|